时间:2023/4/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瑶绣、民族剪纸、瑶舞已成为秤架民族学校瑶族特色校本课程新“名片”。梁素雅摄

阳山系统打造以“贤”文化为主题的“思贤、学贤、育贤、用贤”校园文化体系。梁素雅摄

七拱中心小学课堂。梁素雅摄

昔日跨越群山才能走到的校园,如今搭上校车就能一路直达。校园内建起崭新的文化长廊、运动广场、校门校舍、瑶族文化传习中心,教师也不只是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带领学生在劳动基地亲近乡土,探寻革命老区精神之根,引导学生学瑶绣,领略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年以来,清远市阳山县教育系统“坚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与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坚持与学校发展相结合”,整县推进、系统打造以“贤”文化为主题的“思贤、学贤、育贤、用贤”校园文化体系。教师身在山区,教学能力却在省、市各类大赛屡绽光芒,千年来的文化浸润促进师生共提升,特色校本课程有声有色。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阳山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人才工作的基础工程。”阳山县教育局局长唐长远说,阳山通过“四个引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优化管理队伍;二是坚持文化引领,优化师德建设;三是坚持培训引领,优化教师团队;四是坚持名师引领,优化竞争氛围。

南方日报记者魏金锋陈国飞段灿通讯员陈剑红李志勇

党建引领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走进黄坌老区学校,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阳山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陈枫就诞生于黄坌镇,这里还是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坚守高陂天战斗”的所在地。

作为全县唯一一所革命老区学校,黄坌老区学校加强党建引领,推动文化铸魂,大力弘扬老区“毅勇”精神,打造以“立品弘毅,继往开来”为核心理念的“品毅”校园文化,将校训和教风渗透到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大会小会之中,将学校文化融入学校管理、教学常规之中。

如今,这所山坡之上的老区学校是全县获评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的七所学校之一,学校中考成绩(总分平均分)连续5年位居全县第一名。而这是阳山县教育局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成果。阳山县教育局找准党建与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切入点,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落实党建工作新理念,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落实“一岗双责”,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方面,支部建设与教育教学教改同频共振。配齐建强党务工作队伍,选优配强学校党支部书记,优化调整县教育局第一党支部以及阳山中学、南阳中学、县职业技术学校等校的党组织设置。另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比翼齐飞。组织党员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引导教职工增强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责任感。

文化引领重视历史文脉传承

“学校文化是师德建设的依托,师德素养是学校文化的结晶。”唐长远说,阳山县中小学始终坚持师德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合,传承阳山历史文脉。

这样的实践在阳山并不鲜见。秤架瑶族乡是阳山县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辖内的秤架民族学校打造以“笃学践行忠诚信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七拱中心小学围绕“通经致用”的校训和“崇雅敬儒”的校风,积极探索“敬”文化教育。通儒中学全方位打造“通儒文化”,实施“儒行”教育,塑造“雅儒”教师,培养“真儒”少年。通儒中学一级语文教师黄小明从教至今已经36年,在他看来,孔子广场、通儒园、通儒文化长廊、劳动基地等场所,在师生心中种下了通儒文化的种子。黄坌老区学校以“品毅”文化理念为内驱力,不仅教研、教学成绩越来越好,林宁航同学还勇救80岁落水老阿婆,被评为清远市优秀好少年。

“‘毅勇’精神是老区的根与魂,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激励教师搞教育事业要心恒定、勇践行。”从教20多年的黄坌老区学校政教处主任黄雪坚说。

截至目前,该县有正高级职称教师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含讲师)人,有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先进教师2人、广东省特级中级教师9人,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县、善美阳山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培训引领加快名师梯队建设

不仅要育“师德”,“师能”也要齐抓共进。

目前,阳山县有省级名园长工作室1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省“名教师”工作室1个、市“名教师”工作室4个、市“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近年来,阳山积极发挥上述载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全县教师队伍“精品工程”,有效加快中小学、幼儿园名师梯队建设步伐。

阳山大力实施“强师工程”计划,近年来,组织了63名骨干教师到韶关学院参加省组织的“三区教师”全员培训;组织50名县级以上立项课题主持人、名中小学教研(备课)组长到省二师培训;组织50名心理健康教育种子教师和50名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到广州参加培训。

年7月起,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六小学结对帮扶七拱镇,开展系列精品讲座、课例活动、教研活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中,花都区新华街第四小学与七拱中心小学的结对帮扶工作开启,今年新学期两校互派3名教师任教交流学习。

“这样的良好互动,有助于七拱中心小学整个教师团队的成长,培养更多优秀教师,增强学校的造血能力。”七拱中心小学副校长高春媚说,一方面是派出教师融入广州的教学环境,实现快速提升,回来后可以继续带领团队成长;另一方面,七拱中心小学还会开展“线上+线下”的培训活动,提升老师教育教学能力。

通儒中学副校长黎秀芳认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来,在“通儒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师风、专业素养得到显著成长,通过开展评比展示活动等,促进教师团队加强研讨,共同探寻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教师队伍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名师引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城北小学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签订结对协议书,制定师徒评分细则,从教学常规、教学竞赛、学科成绩等方面对每对师徒进行量化考核,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这是近年来阳山县依托省级校本教研基地,积极开展“名家传道”活动中的一幕。

当前,阳山依托年挂牌的“广东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基地项目(韩愈中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培育学校(黄坌老区学校)”,带动黄埔学校、太平中学等多所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各类学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至年,阳山全县共有名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

秤架民族学校是阳山唯一的民族学校。年,无论是瑶族老师还是图音体老师,对瑶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不要说是教学生、开课程、创特色。秤架民族学校派出教师去连南、乳源等地向当地名师学习、跟岗培训,学习瑶绣怎么绣、瑶舞怎么跳、高跷怎么踩。如今,瑶绣、民族剪纸、瑶舞已成为学校瑶族特色校本课程新“名片”。作为学成归来的教师之一,伍秀燕表示,“年开始就成立了瑶绣工作室,我现在一个星期上四节瑶绣课。课程开设以来,越来越多学生喜欢上瑶绣,不仅没影响成绩,还进一步培养了专注力和耐心。”

立足山区实际,坚定不移以文化铸魂育人,阳山的“教书匠”在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山区教育优质发展的新模式,日渐成为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大先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46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