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出诊时间 http://m.39.net/disease/a_9242478.html 北京推动“电动车下楼”至今,几乎每个小区都建起了电动车充电设施。但记者探访发现,大部分居民仍拎着电池上楼充电。 “以前小区电动车下楼后,没地方充电,居民打电话投诉。现在社区装了充电桩、充电柜,居民还是投诉。”北京市朝阳区管庄建东苑社区居委会书记李亚俊说,居民的投诉基本围绕“五个关心”:电动车去哪儿充电?电费贵怎么办?电动车(电瓶)丢了怎么办?建充电桩离自家楼太近了是否安全?还有居民不自觉,推电动车上楼怎么办? 问题1 不能“上楼”,该去哪儿充电? 举措:安装充电柜、充电桩,防火防雨设施消除安全顾虑 让电动车“下楼”,可谓是各社区长久以来的难题。 年下半年,朝阳区管庄14个社区、12个村,同步推动电动车下楼,并在社区内安装充电桩。据统计,年,管庄地区共安装了近个充电插头。 管庄地区办事处防火办主任王和全介绍,当时主要靠居委会工作人员、志愿者一层一层地“扫楼”,动员居民将电动车推下楼。“有时候是居民到居委会投诉,居委会、物业上门处理。遇到不配合的情况,叫上社区民警一起上门。但这种方式往往只是当场有效。” 实际上,在统一开展电动车下楼之前,建东苑社区就开始排查电动车“上楼”、“飞线”充电。在没有电梯的小区里,“较真儿”的志愿者爬上爬下劝阻“飞线”。在劝阻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时不时被“回怼”:“你不让我上楼充电,我上哪儿充电?” 李亚俊坦言,缺少公共充电桩,居民偷摸充电的现象无法完全杜绝。“居民不能上楼充电,又没有提供集中充电的公共场所,矛盾就不可避免。”建东苑物业经理张维民表示,“只堵不疏”最终的结局,就是“防不胜防”。“无论如何防范,我们也做不到24小时盯着,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朝阳区京通苑小区大多是高层居民楼,有电梯,所以电动车上楼现象更常见。居委会、物业在劝居民把电动车停放在楼下的同时,也四处选址搭建充电站。京通苑社区居委会书记史建军介绍,自年底至今,社区和物业共建了7处充电站,其中由第三方公司搭建5处,共有18个充电柜,3个多头充电桩,可充电瓶72个。物业管理的充电站2处,共有30个充电插座。 8月27日,朝阳区建东苑小区,一位居民正在为电动车充电。新京报记者王远征摄 “你别看只是在一片空地上加了几个充电桩,这背后有千百条线,汇聚到一个社区中。”李亚俊指着居委会门前空地上的充电桩说。 建东苑小区是北京市首批经济适用房,年建成时,小区里一个摄像头都没有,自行车棚也没规划预留,更别说充电设施了。年,为解决居民充电问题,社区统一安装了充电柜。 安装好了,充电柜的利用率却不高,“居民很少使用”。李亚俊说,居民反映,使用充电柜时,要把电池拎出来搬进柜里,接口有时也不适配;有人担心自己新买的电池受损、失窃,无法安心把电池存在充电柜中。不久后,居民照样把电动车推回家充电,充电柜成了摆设。 去年底,这一批“水土不服”的充电柜被拆除,居委会与物业开始推进安装充电桩。为了让居民放心充电,李亚俊一遍遍解答居民的疑问:如果发生冒烟、着火等情况,充电桩能立刻断电保护;一旦充满电,会立刻断电且停止扣费;每个充电站点都配备了灭火器…… 面对一下大雨就纷纷推车上楼的现象,李亚俊反复强调,充电插销都是防雨的,但业主仍然担心下雨时漏电,于是物业通过层层审批加装了防雨车棚。 王和全还提出,为避免一辆电动车出事故后“火烧连营”,公共充电区域,每隔四至五个充电桩就要加装防火隔板。这一建议最终在建东苑社区得到采纳,如果今后继续增加新的充电设施,也会安装防火隔板。 在社区和物业的努力下,居民推车上楼的情况减少,充电桩的使用率逐渐上升。目前,建东苑小区西区、北区和南区共有40个充电桩接口,基本能满足户居民的需求,小区内充电桩的日均使用率能达到80%。“现在还有6个接口正在搭建中。随着居民对充电桩的认可,需求还会扩大,现在小区内还有几块硬化完毕的区域,随时可以增设充电桩。”王和全说。 问题2 用充电桩充电,电费贵怎么办? 建议:全市统一招标、统一安装,统一收费标准 记者采访中,不少居民都提出,小区建的充电桩收费比家里贵不少。 东城区左安溪园、左安漪园、华城滨河世家等小区均安装了电动车智能充电设备。在左安溪园小区2号楼前,记者尝试使用该处的充电柜,发现充电收费分为储物费和充电费,充电费为0.15元/0.1度,储物费则根据时间段不同有所区别,其中,22时至次日10时为0.1元每小时,其他时段为0.28元每小时。 一位居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在家给电动车充满一次电,差不多需要七八个小时,耗费1.5度电,按照民用电标准缴费,每充一次电不到1元。“使用这个充电柜,成本就要高很多。它每度电的价格是1.5元,是民用电费的三倍还要多,同时要收储物费,如果自己没时间取电池,就会一直计费。两种费用相加,每次充电的成本至少比在家充高出五六倍。” 记者走访发现,收取储物费的主要是充电柜,充电桩不收取储物费,但收费标准也不统一。比如建东苑小区和京通苑小区的充电桩都是3小时收1元,通州区京贸国际城的充电费分为4档,分别是分钟1元、分钟2元、分钟3元、分钟4元;通州区新华联家园充电桩计费是5小时收1元。 8月18日,左安溪园小区,2号楼前安装了两台电动车充电柜。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此外,一些老年用户觉得智能充电柜不方便,“不会扫码,学了好几次也没弄对,最后还是把电池拎回家充电。”一位老大爷说。 “小区与小区之间收费不同,居民就会比较,为什么别人的小区充电比我们便宜?”管庄地区防火办调研员姜平说。 他表示,以充电桩为例,从目前的收费标准来看,无论是1元3小时、4小时,还是5小时,由于各小区的充电设备额定功率不同,很难确定每小时能充多少电。除非清空电池电量再实验,否则“算不出来几小时充几度电、要多少钱”。 “定价不统一,居民就会有意见。”姜平建议,推动充电设备统一招标、统一安装、统一费用,“哪怕贵一些,大家的价格一致,心里也平衡。” 问题3 离家远,电瓶被偷了怎么办? 建议:人防、技防相结合,减少车辆和电瓶丢失 在通州区神龙金桥小区,每栋居民楼前均设有车棚,小区内大部分非机动车辆都停放在车棚中,少部分电动车停放在楼下。每个车棚内都设有5个充电桩,供居民为电动车充电,但存于车棚内的电动车均未使用此设备。 在10号楼3单元门口,记者看到,一位居民将电动车停放在楼下,并将电瓶带回家,并未选择20米外的充电桩。 为何有集中充电的充电桩,居民还是将电瓶拿回家充电呢? 多位居民表示,不使用充电桩,是为了防止电瓶被偷,“除非充电时自己在车旁守着,要不就等着电瓶被偷吧。”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有17辆电动车的电瓶被偷,近几年也陆续发生电瓶被盗的情况。“换个电瓶价格不低,相当于一半的车钱了,还是放家里踏实。” 建东苑社区居委会书记李亚俊说,居委会接到的与充电问题相关的热线投诉,最多的就是担心失窃。“在家里一直看着,我放心;放外面充电我看不见,不踏实。” 为了让居民放心充电,建东苑小区增加了保安在充电站点巡逻的次数,物业公司也正在立项报备,准备加装6个摄像头。 “防盗是个老问题,建议用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让居民放心在外面充电。”李亚俊说。 问题4 充电桩建在楼下,安全吗? 建议:引入专业人员参与选址和建设 记者发现,不少居民认为推电动车上楼、在家充电“问题不大”,“一出现短路、立马断电”,很安全,但“别人家的电动车”要在自己楼下充电,“那可不行,电动车起火、爆炸了怎么办,我们的安全谁来保障?” 京通苑社区居委会书记史建军介绍,原本计划在小区19号楼、20号楼附近搭建充电车棚,“结果就有居民不同意,说不充电也可能爆炸。”最后,社区只好选择在别处另建车棚。 建东苑小区在安装充电柜时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大家都听说过电动车爆燃事故,对充电柜抱有恐惧心理,很多居民不接受把充电柜安在自家楼前,所以最终才安装在了居委会前的空地上。”李亚俊回忆。 京通苑社区居委会主任何鲲则表示,离居民楼远的地方安全,居民不愿去;离居民楼近的地方方便,住户不愿意安装。这也是目前电动车下楼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王和全介绍,他年1月接手防火办工作后,印象最深刻的两起电动车引发火灾的事故,都是停在户外公共空间,在未充电的情况下自燃。他表示,电动车充电发生火灾,主要原因是线路老化、电池短路、充电器不匹配。此外,尽量不要改装电动车,不要使用翻新电池。 “我们后期防火的工作都是在‘打补丁’,前端源头应该同时抓。”他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控制电动车总量,提高电动车厂家的门槛,从出厂就把好电池的安全关。 他还建议,充电桩选址、安装时,应该引入消防、安监等专业人士参与,保障选址合规、安全。此外,针对居民担心的“集中充电时发生自燃、丢失等情况如何赔偿”的问题,他建议引入商业保险来“兜底”。 5月25日,北太平庄街道师大北路21号院,居民楼电梯安装了“智能阻车系统”,工作人员正在试用系统。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浦峰摄 问题5 防电动车上楼,如何“兜底”? 举措:部分小区电动车进电梯会发出警告 为应对和防范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诸多小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防止电动车“上楼”方面,一些小区探索出了“电梯阻车”的方式。 丰台区恋日花都小区设置了电梯阻车系统。在该小区,一进楼门就可以看到电梯门口贴着的“室内严禁存放电动车”标识,两扇电梯门上关于电动车的安全须知也较为明显。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居民楼内每个电梯都安装了电动车监控识别系统,只要电动车一进电梯就会报警,电梯门无法关闭也无法运行,阻截率接近%。 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多个小区也安装了“智能阻车系统”,当有人推着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电梯立即发出提示音“电动自行车禁止入内”。 电梯阻车系统原理并不复杂,即通过高清摄像头图像识别电动自行车,一旦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系统会发出语音警告,控制电梯无法关门、停止运行,待电动自行车推出电梯外后,电梯才会关门并恢复正常运行。 记者从北太平庄街道获悉,目前街道已完成辖区内师大北路、时代之光、罗庄等13个社区内不同品牌型号、不同提升高度、不同服务年限的共55部电梯的系统安装工作。其中,师大北路21号院小区6部电梯已实现阻车系统全覆盖,目前系统运行良好,阻车率可达99%左右。 新京报记者陈琳裴剑飞徐美慧吴为实习生许琳迪原天一 摄影记者王远征王贵彬 编辑白爽校对杨许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5693.html |